美大豆还在苦苦支撑,原油先崩了,中方半年没买,美油价就狂跌!
最近,各国之间长久以来错综复杂的贸易关系再次被重新审视,特别是在农业与能源领域。来自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正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,这一动向让美国的农业界神经紧绷,豆农们夜不能寐。然而,在这一切还未完全发酵之际,美国的原油市场却意外地先行崩溃。
这股风暴的核心是阿根廷政府近期宣布的政策,暂时取消谷物、牛肉、家禽肉等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。这一政策如同一剂强心针,刺激中国买家迅速下单,已达成至少10船、每船约6.5万吨的大豆采购协议,计划于11月装运。这一下,瞬间将美国的大豆销售梦打得粉碎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大豆国,中国的动作不仅让美国农民心急如焚,更凸显了美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尴尬处境。

不过,比大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美国的页岩油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危机。根据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调查报告,许多美国页岩油企业的高管都对当前局势感到无所适从,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能源和贸易政策正在剥夺他们的生存空间。
究其原因,主要有两个。一方面,特朗普政府自重返白宫以来,鼓励大幅增产页岩油,以巩固美国的能源主导地位,然而,这一政策与欧佩克的增产相碰撞,导致市场上石油供过于求,结果就是油价直线下滑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道称,自今年1月以来,WTI(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)已经下跌了18%。本来被视为“能源独立”的支柱行业,如今却在政策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。
另一方面,中国买家的缺席也是致命打击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八个月,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量为3.76亿吨,虽同比增长2.50%,但来自美国的原油却减少了62.8%。想象一下,这样的变化对于美国的页岩油生产者意味着什么:不仅销量骤减,还可能在成本上承受巨大压力。根据达拉斯联邦储备的数据,页岩油的盈亏平衡价通常在每桶61美元以上,而近来WTI价格甚至一度跌破70美元,再这样下去,很多企业将面临亏损的窘迫。

展开全文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美国政府对进口钢铁、铝等产品的关税也抬高了钻探成本,加上政策的不确定性,让从业者对未来的发展感到举步维艰。混乱之中,美国的页岩油产业似乎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反观中国,虽然减少了美国产品的进口,但影响并不明显。中国的原油进口渠道十分广泛,失去美国的供应后,其他友好国家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,根本无须担心供应的问题。此外,中国在页岩油勘探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。例如,中国石化在东部新增了1.8亿吨的页岩油储量,而新疆的吉木萨尔示范区累计产量突破了500万吨,进一步增强了能源安全保障。
在未来,如果中国继续拒绝美国原油的购买,势必将使美国市场大量囤积原油,油价只会不断走低,这不仅会影响页岩油企业的生存,也会直接对特朗普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。可以想见,随着这种情况蔓延至大豆、玉米等其他领域,特朗普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将受到严峻考验。

在国际关系的棋盘上,能源与农业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,更是关系到国家战略与安全的重大事项。尤其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,各国之间的依赖与冲突愈加复杂。美国若不能及时调整政策,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,未来可能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。









评论